从信息理论来讲,零次信息是信息的一个部分,是一切信息产生的源信息,即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中,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形成的言语、神情、动作、气氛等表象形式。其主体是口头信息及行为表现,包括广义的网络语言。通俗解释就是没有经过考证,尚无任何依据的,经过人的眼、耳、鼻、口等器官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及其表象形式。例如:一个物体在运动,人们眼睛看到这一现象且传输到头脑中形成思维,说明这个物体在运动的这个过程,就是零次信息形成的过程,其表象形式可能就是具体的一句话:“这个物体在运动。”这一句话,就是一个零次信息。该信息的发源体就是这个被人们认为在运动的物体。 零次信息不是零次文献。零次信息通过加工、整理可以形成零次文献。零次文献通过人的感官传输到人的大脑产生的思维意识,可以形成零次信息。零次文献是静态的有形的物质,零次信息是人的意识的表象和传播。零次信息和零次文献有着本质的区别。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都是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之间存在着“逆向依附性”。 零次信息具有如下特点: 内容新。零次信息没有类同,是第一次或就是唯一的一次。 零次信息大多是刚刚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能反映出社会的最新动态。这些信息大部分以口头语言的形式直接传递,省略了累积、深思熟虑和文献的生产传播过程,能够迅速地传播到信息用户。 零次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往往准确性较差。例如:某一句话,多人相互传说,都会被自觉不自觉地加工,或多或少甚至完全失去了原本的意思和价值,这样信息就失真了。 零次信息特殊的传播方式及面大量广等特点决定了其收集有着相当的难度。要想收集到零次信息并保存下来,必须通过人的思维判断及现代通信工具及记录工具加以完善。 |